中国篮球再爆丑闻,10名球员联名信揭露欠薪困境
继U21大规模冲突事件后,中国篮球界再次陷入丑闻,辽宁和山东两队球员的群殴事件刚刚平息,江西NBL球队球员的欠薪联名信又引发热议。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,中国篮球的丑闻频发,几乎堪比一个赛季的强度。
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,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连锁反应。一边是球员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,另一边则是篮球在中国逐渐变得像是一场业余搏斗。
据视频、裁判报告和球迷实拍显示,辽宁队先动手,山东队不甘示弱,随后双方替补席集体上场,教练和领队无人劝阻,甚至有人跟随冲入场内。一场本应进行的U21比赛,最终变成了斗殴现场,比赛被迫中止,全体球员退场,裁判直接关灯息事宁人。
篮协对此迅速作出处理,对4名球员禁赛3年,13人禁赛8场,还有4名教练员和领队被禁赛一整个赛季。从处罚力度来看,篮协似乎动了真格。然而,这究竟是问题的终点,还是开始?
就在此事尚未平息之际,江西某NBL球队的球员联名信曝光,揭示了球员们面临的欠薪困境。9名球员签字摁手印,公开向俱乐部喊话,表示基本生活没有保障,报销不批,工资已经拖欠一个月。甚至有的球员现在在其他队伍训练,都要“遥控”表达诉求。
这一切并非虚构,而是2025年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真实写照。篮球不再是一份职业,它更像是一场赌博。
从U21的群架到NBL的欠薪联名,这些事件看似各自独立,实则根源相近:系统性失控。在打架事件中,教练、领队和替补席无人劝阻,甚至有人跟随冲入场内,这说明从上到下,整个队伍对纪律缺乏敬畏。
至于欠薪问题,NBL虽然不是CBA,但也是职业联赛。球员签订合同、参加比赛,却连工资都无法拿到,甚至还要背负锅训练和比赛,维权只能依靠联名信。而俱乐部欠薪,篮协和球员工会又在哪?
这些球员并非任性,也非爱打架,他们只是在没有人兜底的系统中艰难求生。
管理无底线,比赛只剩下火药味。有人认为禁赛三年太重,毁了年轻人的未来。但更大的问题是,他们原本的未来在哪里?一个在U21联赛场上打群架、围殴、全队冲场的球员,真的具备职业素养吗?
再看NBL,工资都发不出来的队伍,为何还能运转?这些球队的注册、参赛、签约,难道没有审核机制和资金保障线?还是说,只要能凑够人,联赛就可以开,至于球员是否吃饭、是否打官司,都无关紧要?
这不是一支球队、一个赛季的问题,而是整个系统的溃败。
从“看不起”到“混不下”,中国篮球已经下沉到底了吗?这几年,篮球在中国的热度并未下降,但真正能靠篮球吃饭的人越来越少。CBA准入越来越严,NBL沦为“自负盈亏”,青训体系崩塌,地方队打完就散、薪资不明、保障空白……你会发现,能打上球的,不一定能拿到钱;能进职业队的,也不一定能走远。
现在,连底层的小球员都知道,要想混出头,先要学会打架、维权、忍。打得好没用,打得狠才有人管。这不是篮球应有的样子。
篮协的“重拳”够狠吗?还不够。这次处罚力度罕见,但靠重罚解决不了系统病。篮球不是靠“杀一儆百”就能回到正轨的。如果教练敢煽动球员冲场,说明他不怕被罚;如果俱乐部敢拖欠工资,说明没人能真正动它。
真正需要被“禁赛”的,也许不是球员,而是失控的管理层。处罚已经完成,问题仍在。一个靠纪律撑起来的职业体育,如果连最基本的秩序都守不住,那还谈什么竞争力?还谈什么未来?
中国篮球,不该靠热搜维持存在感。不该靠拳脚上头,不该靠联名信维权。它应该是一个职业、一个梦想、一份尊严。但现在,它越来越像一个笑话。
你还想让你孩子去打球吗?欢迎留言。